控制混凝土裂缝—使用维护管理
浏览量:188 发布时间:2021.03.19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有多种,控制裂缝发生应从材料选择、设计控制、施工质量和使用维护四个方面入手。
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维护。
一、服役期的裂缝问题
房屋建筑验收竣工以后,混凝土结构进入使用状态,但此时仍存在裂缝问题,且具用下列特点:
1.在混凝土的设计使用年限内,裂缝状态分为三个阶段,有两个高发期。交付使用1年内和接近设计使用年限的服役后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较大,前者是因设计-施工因素的滞后反应;后者则是由于损伤累积和耐久性影响的结果。
2.由于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引起的间接裂缝,基本在一个季度(3个月)左右停滞;基础沉降裂缝基本在1年内稳定;环境温差引起的裂缝大多在屋顶、山墙部位,且随季节而变化,在服役期内反复呈现。
3.损伤裂缝大多发生在偶然超载或其他形式作用的非设计工况以后,而耐久性裂缝多发生在服役后期,且往往与暴露环境条件有关。
4.由于服役期的混凝土结构往往被抹灰或装修层所掩盖,因此裂缝不易发现或仅为抹面层的假象裂缝,应认真加以判断和区别,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处理。
二、服役早期的裂缝控制
服役期早期裂缝多为滞后出现的间接裂缝。应根据位置和形态进行初步判断,并在裂缝最宽处及裂缝顶端粘贴石膏块观测2~3个月,待裂缝稳定后再处理。否则将事倍功半,在处理后仍旧开裂。
接近屋盖、山墙等部位的裂缝多为温度裂缝,应跨裂缝布置石膏块进行跨季节(冬、夏)观测。在准确判断后,应先进行保温-隔热处理,然后再封闭裂缝,方能彻底根绝裂缝。
对影响使用功能(例如渗漏)的裂缝必须及时封闭处理;对只影响观感的间接裂缝则可采取建筑装修的处理手法加以掩饰。
对难以判断性质的裂缝,尤其是标志抗力可能衰竭的受力裂缝,不能掉以轻心,应请有经验的单位或专家检测、判断和处理。
三、服役期间的结构维护
在漫长的结构服役期内,一般不会再出现裂缝。但仍应定期(例如5~10年)进行观察并听取用户的反映,及时观测、记录出现的裂缝,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结构的用途(使用荷载、服役环境等)。当建筑归属关系变化而改变结构用途时,应征求设计方面的意见,必要时应进行检测和结构性能的复核和评定。
在建筑结构遭受非正常的超载,或其他偶然的非设计工况的作用以后,应及时观察、检测裂缝状况,进行判断,必要时还应作加固处理。
严禁对已有结构随意凿墙、打洞、开孔、拔柱、断梁,改变结构的传力途径。
四、长期服役结构的裂缝控制
建筑结构在将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应进行系统的检测及分析。此时应对结构裂缝作全面的调查、检测,并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长期服役后结构裂缝多为耐久性裂缝,且常发生在环境较恶劣的室外部分(阳台、雨罩、檐口等)以及装修、抹面层的表面。尽管多数情况下基本不影响安全,但也可能下坠伤人,因此必须及时处理。
长期服役后的另一类裂缝是早期已经处理过裂缝的重新开裂。无论是受力裂缝或间接裂缝,有些未被发现而有些虽经处理但未能根绝而再度重现。在混凝土长期收缩、徐变或承载损伤情况下裂缝可能重新开裂,则也应重新处理。
对于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裂缝(例如悬臂根部的负弯矩裂缝可能引起倾覆;抹面层坠落可能伤人等),应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建筑应在服役期定期检测并经常维护、修缮,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包括裂缝控制)才能得到保证。
运兴土木十八年专业加固经验,致力于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运兴土木立足湖南,服务中国!
各种工程质量问题,欢迎来电咨询:0731-89922317。
公司网站:www.yunxingtu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