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材料知识普及—碳纤维复合材料
浏览量:299 发布时间:2021.04.20纤维复合材料
(1)纤维复合材用的纤维必须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性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必须采用聚丙烯腈基(PAN基)12k或12看以下的小丝束纤维,严禁使用大丝束纤维;
2)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玻璃纤维,必须选用高强度的S玻璃纤维或含碱量低于0.8%的E玻璃纤维,严禁使用A玻璃纤维或C玻璃纤维;
3)纤维主要力学性能应符合规范附录C的规定。
(2)结构加固用的纤维复合材料的安全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表1-1.19或表1-1.20的要求。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c=0.99、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能指标 表1-1.19
项目 类别 | 单项织物(布) | 条形板 | ||
高强度Ⅰ级 | 高强度Ⅱ级 | 高强度Ⅰ级 | 高强度Ⅱ级 | |
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 ≥3400 | ≥3000 | ≥2400 | ≥2000 |
受拉弹性模量(MPa) | ≥2.5×105 | ≥2.1×105 | ≥1.6×106 | ≥1.4×105 |
伸长率(%) | ≥1.7 | ≥1.5 | ≥1.7 | ≥1.5 |
弯曲强度(MPa) | ≥700 | ≥600 | — | — |
层间剪切强度(MPa) | ≥45 | ≥35 | ≥50 | ≥40 |
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MPa) | ≥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 |||
纤维体积含量(%) | — | — | ≥65 | |
单位面积质量(g/m2) | ≤300 | ≤300 | — | — |
注:L形板的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按高强度Ⅱ级条形预成型板(条形板)采用。
(3)对符合第(2)条安全性能指标要求的纤维复合材或板材,当他与其他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配套使用时,必须按下列项目重新做适配性检验,且检验结果必须符合表1-1.19或1-1.20的规定。
玻璃纤维单项织物复合材安全性能指标 表1-1.20
类别 项目 | 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 受拉弹性模量(MPa) | 伸长率(MPa) | 弯曲强度(MPa) | 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混凝土粘结正拉强度(MPa) | 单位面积质量(MPa) | 层间剪切强度(MPa) |
S玻璃 | ≥2200 | ≥1.0×105 | ≥2.5 | ≥600 | ≥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 ≤450 | ≥40 |
E玻璃 | ≥1500 | ≥7.2×104 | ≥2.0 | ≥500 | ≤450 | ≥35 |
1)抗拉强度标准值;
2)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
3)层间剪切强度。
(4)纤维复合材的安全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抗拉强度、受拉弹性模量及伸长率,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3354进行测定;
2)对抗弯强度,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3356进行测定;
3)对层间剪切强度,应按照规范附录D的规定进行测定;
4)对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应按照规范附录E的有关规定进行测定;
5)对纤维体积含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GB/T 3366进行测定;
6)对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9914.3进行测定。
(5)当进行材料性能检验和加固设计时,纤维复合材截面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纤维织物应按纤维的净截面面积计算。净截面面积取纤维织物的计算厚度乘以宽度。纤维织物的计算厚度应按其单位面积质量除以纤维密度计算;
2)单项纤维预成型板应按不扣除树脂体积的板截面面积计算,即应按实测的板厚乘以宽度计算。
注:纤维密度影由厂商提供,并应出具独力检验或鉴定机构的抽样检测证明文件。
(6)承重结构的现场粘贴加固,严禁使用单位面积质量大于300g/m2的碳纤维织物或预浸法生产的碳纤维织物。
运兴土木十八年专业加固经验,致力于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运兴土木立足湖南,服务中国!
各种工程质量问题,欢迎来电咨询:0731-89922317。
公司网站:www.yunxingtu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