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工艺——局部置换混凝土
浏览量:359 发布时间:2021.09.02局部置换混凝土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局部强度、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部份用高强水泥基灌浆料进行有序替换,达到用适合强度的混凝土替换掉原来的缺陷部位混凝土。替换过程中必须保证结构安全,替换后受力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置换混凝土施工工序:
一、卸载
1.被加固构件卸载的力值、卸载点的位置确定、卸载顺序及卸载点的位移控制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2.应有全程监控设施和安全支护设施,保证被卸载结构及其相关结构的安全。
3.当需将千斤顶压力表的力值转移到支承结构上时,可用螺旋式杆件和钢模等进行传递,但应在千斤顶的力值降为零时方可卸下千斤顶。力值过渡时,应用百分表进行卸载点的位移控制。
卸载的支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其所承受的荷载应传递到基础上。
二、混凝土局部剔除
1.剔除被置换的混凝土时,应在到达缺陷边缘后,再向密实区域外延伸清除一段不小于 50mm的长度。
2对缺陷范围较小的构件,应从缺陷中心向四周扩展,逐步进行清除,其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200mm。
3剔除过程中不得损伤钢筋及无需置换的混凝土;若钢筋或混凝土受到损伤,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设计和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
三、界面处理
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尚应采用花锤、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进行打毛;必要时,也可凿成沟槽。
1.花锤打毛宜用1.5kg~2. 5kg的尖头錾石花锤,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形成点深约3mm、点数为600点/m2~800点/m2的均匀分布;也可鏨成点深4mm~5mm、间距约30mm的梅花形分布。
2.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打毛:宜采用输出功率不小于340W的粗砂轮机或水射流,在混凝土粘合面上打出方向垂直于构件轴线、纹深为3mm~ 4mm、间距约50mm的横向纹路。
当采用三面或四面新浇混凝土层外包梁、柱时,尚应在打毛同时,凿除截面的棱角。
在完成上述加工后,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砂砾、浮渣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若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宜用压缩空气和水交替冲洗干净。
原构件混凝土的界面,应涂刷结构界面胶(剂)对板柱梁原构件,除涂刷界面胶(剂)外,尚应锚入直径不小于6mm的L形剪切销钉;销钉的锚固深度应取大于15d;其间距应不大于300mm;边距应不小于70mm。
原构件钢筋的外露部分在除锈时,若发现锈蚀已导致其截面削弱严重,按设计补充图纸进行补筋。
涂刷结构界面剂前,应对原构件表面界面处理,不得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砂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其他污垢,新旧混凝土粘合面的界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对原构件混凝土粘合面涂刷结构界面胶(剂)时,其涂刷质量应均匀,无漏刷。
四、置换混凝土施工
置换混凝土需补配钢筋或箍筋时,其安装位置及其与原钢筋焊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其焊接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置换混凝土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
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
1.注意补配钢筋或箍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位置等;
2.补配钢筋和原钢筋的连接方式;
3.界面处理及结构界面胶(剂)涂刷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