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增大截面,粘贴钢板加固方法总结
浏览量:60 发布时间:2024.06.06框架梁筋配筋不够时,需要进行加固,本文主要介绍增大截面以及粘贴钢板加固法。框架梁加固,设计思路是首先考虑配筋的有利因素来调整计算结果,使计算结果满足要求或者相差5%以内,框架梁不加固。若框架梁需要加固,则框架梁顶部能不加固就不加固,尽量调整到梁底加固。
配筋的有利因素包括支座弯矩调幅、跨中配筋考虑T型梁、支座弯矩算至柱边、考虑楼板钢筋等。增大截面顾名思义是梁截面加大,从而达到减小配筋或新增配筋的目的。本文分别从梁底增大截面、梁顶增大截面、梁顶及梁底同时增大截面来介绍。粘贴钢板是常用的加固方法,本文对梁底粘贴钢板、梁顶粘贴钢分别介绍。梁顶粘贴钢板因为框架柱的原因又分绕开框架柱与在框架柱锚固两种类型。
配筋的有利有利因素包含支座弯矩调幅、跨中弯矩按T型梁配筋、支座弯矩取至柱边、考虑楼板钢筋以及扣除构件重叠部分自重。
跨中弯矩按T型梁配筋、支座弯矩取至柱边在新增框架梁配筋计算调整及植筋措施中介绍过。
支座弯矩调幅
若梁顶钢筋相差不大,可以采用调幅使其满足要求,只进行梁底加固。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5.4.3条: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调幅幅度应符合本规范第10.1.8条的规定。
弯矩调幅为0.85时:
弯矩调幅为0.75时:
考虑楼板钢筋
梁顶配筋不够时,可以考虑梁侧4倍板厚(4hb)范围内的楼板配筋。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顶部钢筋通长设置的情况,楼板钢筋伸出支座的长度为1/4板跨,而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为梁净跨1/3,梁跨度大于板跨,若楼板顶部钢筋不是通长设置,楼板顶筋伸出支座的长度太短,不能作为梁顶部的受力钢筋。
另外此方法也不适用于边支座,边支座楼板按铰接设计,钢筋锚固不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也不能作为梁顶部受力钢筋。
以下图为例,保守取3倍板厚,原梁顶部配筋为3根18,考虑楼板顶部配筋变为3根18+4根8,承载力提高约26%。
扣除构件重叠部分自重
构件自重重叠有两方面:一是现浇板自重扣除与梁墙重叠部分,二是梁墙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加固项目计算时勾选,配筋会减小。
梁底增大截面
方法一:沿梁通长加高截面。
梁底增大截面相对简单,但要注意纵筋的植筋间距以及深度要求。
方法二:支座处梁底部加腋。
梁端部上部钢筋配筋不够时,可以在端部梁底加腋,增大端部梁截面高度,使其上部钢筋满足受力要求。
梁顶增大截面
梁顶增大截面因为会高出楼面,影响建筑使用,因此较少采用。
方法一:参考图集《13G311-1》做法。
梁顶新增负筋齐柱边布置,优点是纵筋不用植入框架柱,施工难度低,缺点是加高截面影响室内使用
方法二:方法一梁顶加高截面会影响室内使用,在方法一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梁两侧楼板保护层凿除,露出楼板钢筋,新增梁顶负筋设置于楼板钢筋之上。此方法优点是高出楼层30mm即可,在面层厚度以内,不影响室内使用。
梁底及梁顶同时增大截面加固
方法一:图集《13G311-1》的做法。
此方法优点是不破坏原结构楼板。缺点是顶部加高截面,影响室内使用。
方法二:在两侧及梁底加大截面,不影响室内使用。
此做法分为四种:梁两侧加大截面、梁单侧加大截面、梁单侧及梁底加大截面、梁两侧及梁底加大截面。
新增顶部纵筋习惯做法是放置于楼板钢筋下方,新增箍筋在顶部弯折与原框架梁箍筋焊接,详见下图。
支座处楼板钢筋为双层双向配筋,若新增梁顶筋放置于楼板上部钢筋之下,在两层楼板钢筋之间如何施工钻孔?
把新增顶筋放置于楼板钢筋上部。
梁两侧加大截面
外围为新增封闭箍筋,梁顶及梁底根据计算,确定需要新增钢筋面积。
梁单侧加大截面
框架梁一侧受限无法增大截面,可以单侧增大截面。新增箍筋底部与原框架梁箍筋焊接,顶部弯折锚入框架梁内,梁顶及梁底根据计算,确定需要新增钢筋面积。
梁单侧及梁底加大截面
框架梁一侧受限无法增大截面,可以单侧及梁底增大截面。
新增箍筋底部与原框架梁箍筋焊接,顶部弯折锚入框架梁内,梁顶及梁底根据计算,确定需要新增钢筋面积。
梁两侧及梁底加大截面
框架梁两侧及梁底增大截面。
外围为新增封闭箍筋,梁顶及梁底根据计算,确定需要新增钢筋面积。
摘自“结构架构随笔”
运兴土木十八年专业加固经验,致力于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运兴土木立足湖南,服务中国!
各种工程质量问题,欢迎来电咨询:0731-89922317。
公司网站:www.yunxingtu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