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钢筋外露的原因,如何预防钢筋外露
浏览量:24 发布时间:2025.07.24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着“骨架”的关键作用,混凝土包裹着钢筋,二者共同承受着各种荷载。可一旦钢筋露筋,就意味着钢筋直接暴露在了外界环境中。钢筋长期暴露在潮湿、有腐蚀性物质的环境里,会迅速生锈。钢筋生锈后体积会膨胀,这膨胀的力会把周围的混凝土撑裂,进一步加剧结构的破坏。而且,钢筋的强度也会因为生锈而大幅降低,原本能承受很大荷载的结构,可能就会因为钢筋露筋生锈而变得脆弱不堪,随时都有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一、钢筋外露原因剖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与浇筑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变差,产生离析现象。离析后的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粗骨料集中,水泥浆流失,使得浇捣部位缺浆,难以充分包裹钢筋。此外,模板拼接不严密、密封性差,在混凝土浇筑时会出现严重漏浆情况,进一步造成混凝土无法完整覆盖钢筋,从而引发钢筋外露。
2.振捣操作问题: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若振捣棒操作不当,如撞击钢筋,会使钢筋位置发生偏移。钢筋偏离原设计位置后,混凝土无法按照预定要求将其包裹,导致钢筋外露。同时,在钢筋密集区域,若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无法有效排出,会降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增加钢筋外露的风险。
3.钢筋垫块设置不当:
钢筋垫块的作用是保证钢筋在混凝土中有正确的位置和足够的保护层厚度。若垫块移位、数量不足或漏放,钢筋会紧贴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钢筋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支撑,容易发生位移,最终导致外露。
4.钢筋密集与石子粒径问题: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且钢筋布置过密时,大粒径石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卡在钢筋之间,阻碍混凝土水泥浆的流动和填充。这使得钢筋周围无法被混凝土充分包裹,从而出现钢筋外露现象。
5.保护层与模板处理问题:
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会形成疏松层,降低保护层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若木模板湿润不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干缩裂缝。拆模时,混凝土边缘和角落容易因强度不足而破损,进而使钢筋外露。
6.楼板浇筑与钢筋固定问题:
楼板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足,无法为钢筋提供足够的覆盖层。此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钢筋固定不牢固,受到混凝土的浮力和侧向压力作用,钢筋会发生上浮或位移。混凝土凝固收缩后,钢筋就会暴露在外。
二、钢筋外露预防措施
1.浇筑前严格检查: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钢筋的位置、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钢筋位置测定仪、游标卡尺等,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无误。同时,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密封性,对模板缝隙进行认真封堵,防止漏浆。
2.规范垫块设置:
根据钢筋的直径和保护层厚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垫块材质和规格。常用的垫块材质有塑料、水泥砂浆等。在放置垫块时,应确保其数量充足、分布均匀,并与钢筋绑扎牢固,防止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一般来说,垫块的间距不宜大于1m,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均匀性。
3.优化振捣操作: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振捣棒直接撞击钢筋,可采用“快插慢拔”的方法,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区域,应选用小型振捣棒或采用人工振捣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钢筋周围的空隙。同时,控制好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避免过振或漏振。
4.合理选配石子:
根据钢筋的间距和结构断面尺寸,合理选择石子的最大粒径。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在钢筋密集的结构部位,宜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填充性,确保钢筋能够被混凝土充分包裹。
5.控制下料高度与模板湿润: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等设备进行下料,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木模板充分湿润,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湿润模板可以减少模板对混凝土水分的吸收,防止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缝。
6.严格把控楼板浇筑:
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可以通过在模板上设置标高控制线或使用激光水平仪等方法,确保楼板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看护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调整钢筋的位置,防止钢筋上浮或位移。摘自(砼界)
各种工程质量问题,欢迎来电咨询:0731-89922317。
公司网站:www.yunxingtumu.com。